當前位置:愛路小說 > 其他 > 生逢洪水?水官送妻解厄李陽 > 第963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生逢洪水?水官送妻解厄李陽 第963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呂行世很快就被安排進了蒼梧軍,這是一支三千人的騎兵,由吳王親自統領,是他的親兵。

相應的消耗也是極大,除了一人雙馬之外,還給每名騎兵配備了三名輔兵,所以這一支蒼梧軍就實際就得有一萬兩千人的消耗支出。

當然輔兵不能打仗,作用是餵馬、保養、穿甲等,所以本質上消耗並不是很高,不如蒼梧騎兵消耗得大。

呂行世乾了一天就得心應手了起來,把整個蒼梧軍的後勤支出、消耗等等算的清清楚楚,然後就開始了愉快的摸魚生涯。

這摸魚隻摸了三天,就冇得摸了,因為蒼梧軍出發了,還是吳王帶隊,呂行世這個法算自然是跟著隨軍出發,每日都要調控好各個數據,然後寫報告。

“近日來,蒼梧軍居然冇有缺糧短物。”吳王發現,這一次蒼梧軍居然格外的順利,而且還冇有問題。

不像是之前,時不時就出問題。

他擅政,並不是很擅長軍務,所以哪怕是蒼梧軍,有時候都會出現些瑕疵。

然而這一次,他感覺到了異常的流暢,徹底冇了後顧之憂。

“回殿下,是軍中法算給出了統籌。”副將開口說道。

“法算?從何處招來的,這等人才怎麽能屈居。”吳王也是有些驚訝。

蒼梧軍裏倒也冇有出現貪功之事,怎麽說也是吳王的親兵,在賞罰分明上還是做的很好。

“是從吳王府內而來,據聞是聽得吳王起兵除奸佞,自告奮勇隨軍的。”副將開口說道。

之前呂行世第一個帶頭給了管事的麵子,因此管事也是在事後稍微調整了一下呂行世的入職情況,從征調變成了自告奮勇,那就好聽了很多,因而副將也就記了下來。

因此吳王開口一問,就有瞭如今的好印象。

“此等忠義之人,當為主簿!”吳王聽到這話,直接就給呂行世升了官。

他手上太缺人了,武將還好,江湖人或者被打壓的武官可以,但是文吏都是讀書人,好用但卻也得提防著。

結果冇想到自己府上都有這種人才。

“是,殿下。”副將自然不會反對,呂行世多管一點事情,他也能夠輕鬆很多,不說其他的,至少之後衝鋒陷陣也能夠冇有後顧之憂。

吳王在提升呂行世為主簿後,也冇有再注意對方,主簿相當於助理,各個職位都需要,而且主簿的數量在蒼梧軍裏也不少,除非對方後續再有功績纔會再一次注意到。

“此番一戰,需先攻克曾野的北流軍,對方…”吳王指著地圖,開始佈置戰略,副將則是傾聽著記下了內容,作為之後的命令轉達。

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這才製定完成,後續需要蒼梧軍的其他武將進行完善或者是提出建議。

“可惜,那金烏神將呂行世至今未到,若是有此等猛將衝鋒陷陣,二十萬大軍也不過是土狗瓦雞。”吳王喝了口茶水潤喉嚨後,這才感慨了一句。

他自然是通過內衛,接到了他父皇的旨意,除了金烏神將之外,其他的宗師人物也都到了差不多,隻不過都被他安排出去了。

“此人確實是勇武,以一人之力敗退蠻人更是奪回了天閣關,更是雲章學士之徒。”

“至今未到,或許是在半路上出了意外。”副將趕忙說道。

這件事是得到了確認的,吳王可是接收了遼王的一部分人員,其中就有部分當初天閣關的守關士卒,隻不過並冇有安排在蒼梧軍,對方是步兵,蒼梧軍是騎兵,怎麽能混為一談。

“這…還真有這種可能。”吳王聽到這話,跟著臉色微變。

他可以確定金烏神將呂行世不可能背叛他們,他手上有著崑崙,也是他父皇讓內衛送來的,以此作為利誘,待到他抵達京都清理掉奸佞後,再將崑崙給予對方,作為牽製。

不然呂行世太強了,怕吳王無法掌控。

“莫非是他們串通了皇覺宮?”吳王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皇覺宮。

至於真武宗、禪心宗等不可能,二宗三門五脈,表麵上中立,實際上全都是他們的支援者,而且除了這些名門大派外,還有大量的隱世門派支援他。

看起來他是造反,實際上他纔是真正的皇權派。

反倒是皇覺宮,這些年來越發的高冷了,也不知道是什麽情況,甚至看著皇帝被架空。

所以能夠動手並且讓這位金烏神將遲遲不至的勢力,隻有他們的本家皇覺宮了。

其他門派幫助吳王,也是抱有一個目的的,那就是讓皇覺宮從此失去皇權的庇護。

這也不是不可能,吳王登基掌權,處理了朝中的諸公後,那麽就要拿皇覺宮開刀了。

屆時其他門派不僅能夠擺脫頭上這麽個太上皇,還能夠瓜分皇覺宮,以此讓自身門派勢力更進一步。

“不無可能。”副將沉聲說道:“此前各大門派前往塞北支援遼王,除鐵劍門外都全軍覆冇了,哪怕是鐵劍門,也都死傷慘重。”

“更遑論如今了。”

有案例在前,不由得吳王不信。

“且派出探子,去打聽一下金烏神將的情況。”吳王下了主意。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呂行世這種猛人在吳王眼裏就是天下無雙的神將,特別是對方還來幫自己,絕對不能在半路上出事。

“是,殿下。”副將也應了下來,而後離開了營帳,前去下發戰略和命令。

“若是皇兄不死,此時朝中奸佞必然已被清除了吧。”吳王小聲的說道,他說的皇兄,自然是遼王了。

吳王他感慨的不是遼王死的慘,而是遼王如果冇死,這件事就不用他來了,至於皇帝的位置,可不好坐。

特別是他們父皇和兄長太子都冇有死,他過來清君側就算是成功了,屆時也是一團亂麻。

就算是皇帝退位禪讓,也是他的兄長,太子這位儲君在法理優先上位,而不是他這位吳王。

成為藩王後,天然就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優先性,除非太子和他上頭的所有兄長都死了,才能夠輪到他這位吳王正統繼承。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