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愛路小說 > 曆史 > 漢血長歌 > 第八百四十六章 四方勢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漢血長歌 第八百四十六章 四方勢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聖漢帝國朝廷如今帝權微弱,大權被諸多黨派瓜分,朝廷內主要分為文官集團、李氏集團、後黨集團和清流黨四個黨派。

其中影響最廣的勢力便是顧雍為首的文官集團,其領袖便是丞相顧雍。顧雍做了十六年聖漢帝國丞相,全國的文官幾乎全都是他徒子徒孫,他們掌握著民心和話語權,以及影響全國的經濟大權。而支援顧雍的軍隊也不在少數,包括七虎將下轄的西北軍閥、雍州牧慕容輝、司州牧賀蘭宗和揚州牧李宇等地方實力大員也與拜在了顧雍門下。

但正因為顧雍集大權於一身,且一身正氣總覽群事,並冇有培養出威望足以服眾的繼承人,導致文官集團麵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

這些年在顧雍的製衡之下南方文人與北方文人纔沒有在科舉取仕、官員任命等方麵爭鬥太甚,但顧雍若病逝,文官集團必然會分裂為南北文人派係,雙方都不會支援對方舉薦的人做文官集團的新領袖。

文官若內鬥,國家必然走下坡路。

“自古文人相輕,內鬥最為嚴重,文官集團看起來團結,但早就矛盾重重。”狼耳道,“現在顧雍還冇死,南北文官當先爭奪起了新宰相之位,南方推薦人選為顧雍的大弟子杭州人羅弗,此人為顧雍主持恢複科舉取仕後的第一個狀元郎,早早拜入顧雍門下。”

張孝武想了想,記得有這麼一個年輕人,不過此人年紀似乎隻比顧雍小一些,卻對顧雍一口一個恩師恩師地叫著,他以前隻覺得此人是個馬屁精,冇想到此人倒有幾分本事,成了南方文官的黨魁。

狼耳又道:“北方文官推薦的則是韓毅。”張孝武總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狼耳介紹說:“此人曹大人比較熟。”

曹煒忙道:“當年我等十人被稱之為龍都十公子,這韓毅年紀在我們之中最大,城府也最深,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吏部為官。彆看此人雖不善言辭,卻人緣奇好,甚至我這浪蕩的傢夥做了縣令,還是多由他的美言。他不喜歡出風頭,更不喜歡爭鬥,而且他在次年參加科舉後便獲得了探花。”

“我聽說探花必須長得俊美?”張孝武問道,“十公子中不是肖之安最為風流俊俏嗎?”

曹煒道:“但肖家背景不如韓家。”

張孝武點頭一笑,道:“韓毅比你們城府都深,而今被北方官員共同舉薦,其背景也是深厚。”

曹煒笑道:“他是韓家嫡長子,又娶了刑部尚書乾大人的女兒,可以說是朝廷最有可能接替顧丞相的人,尤其是他比羅弗還要年輕十二歲。”

狼耳道:“此二人爭鬥,已經讓天下文人不安起來。若顧雍年底病逝,恰巧明年是永定十四年,又是一個取仕年,所以文官爭鬥必然愈演愈烈。”

張孝武接著說道:“文官集團若亂,則隻剩下李氏集團和後黨集團爭鬥了。”

狼耳笑道:“大統領是希望誰能取勝?”

張孝武道:“我倒希望他們相互製衡,如此百姓才能過平安的日子。”

狼耳搖頭道:“隻怕未必,我擔心李氏集團會效仿當年施家在嶺南以武建國,那李存義就算不想做皇帝,李家上下難保不有野心勃勃的人,例如那李存霸。李氏集團坐擁四十萬軍隊,誰能抵擋得了?”

張孝武道:“李存義對軒轅家忠心耿耿,絕不會允許部下為其黃袍加身,倒是不用擔心。”

狼耳反問:“大統領,你相信他還是二十年前的他嗎?”

張孝武按了按太陽穴,他固執地認為聖漢帝國最大的軍閥張孝武消失後,聖漢帝國會恢複穩定,可如今看來,自己冇有野心並不代表彆人冇有野心,自己不想引發戰亂,彆人卻不怕引起內戰。聖漢帝國終究是由人組成的國家,既然是人組成,就要允許人有野心,允許人會犯錯,聖漢帝國的確因顧雍的重病而到了危機邊緣。

“但是,顧雍不會算計不到這一點。”張孝武道,“以我對他的瞭解,此人絕對會在病逝之前算無遺策,幫助皇帝穩定江山,所以不足擔心。我反倒擔心靺鞨人的動向,他們似乎是太穩定了,藏得太深了。西秦和靺鞨未來必有一戰,我們現在需要將一切精力放在大青汗國身上,狼耳,派出全部力量,給我打探出迷術的一切情報。”

張孝武之所以不但太擔心聖漢朝局會亂,是因為他相信顧雍一定會做好安排,如今的聖漢朝廷中,文官集團、李氏集團和後黨集團三足鼎立分庭抗爭,卻能保證朝局安穩得當,一旦文官集團劇烈動盪,文官集團便會與後黨集團團結來對抗李氏集團以求自保。

李氏集團武力過強,餘人不得不相互依靠取暖。

聖漢朝堂四大黨派中影響力最大的是文官集團,但軍力最強盛的則是李氏集團,李氏集團以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存義為牛首,其弟嶺南總督李存霸和江南總督李存元分彆占據了全國最富庶的南方地區。為了鞏固李家勢力,李存義在江南和嶺南多任命李氏族人做州牧、知府和縣令等,人們常說陳武郡王家中便是雞鴨都是七品官,此言真不是誇張。

永定十年開始,由於與北方最大威脅簽署和平協議,顧雍與李存義開始在全國推行精兵政策,雖然帝**隊保持了鄉軍、邊軍和禁軍的三軍種製度,但鄉軍數量減少為兩千人,即每州守軍由原來的五千人縮減至僅僅兩千人,鄉軍士兵退役回家,戰時再臨時擴充返還軍隊;邊軍由七千人減少至四千人,龍門關龍衛、兩狼關狼衛,玉門關玉衛,月亮關月衛,雪龍關雪衛,東海海防營,總兵力兩萬四千人,不再增添;禁軍由四大軍團改編為七小軍團,按照兵源來由,名為中原軍團、嶺南軍團、西南軍團、西北軍團、江南軍團、江東軍團和北方軍團,分彆由張楠、茅政、李存仁、夏侯寶、柴敬山、廊滄宇、曹禮擔任各軍團統領將軍,新軍團每軍一萬八千到兩萬人,禁軍由原五十萬驟減至十四萬人,除了曹禮的北方軍團和廊滄宇的江東軍團外,其餘五將皆為李存義手下將領。

李存義原想將北方軍團和江東軍團納入自己麾下,曹禮和廊滄宇二人根本不予理會,且有兵部尚書蕭開在背後支援,李存義隻拿到了其餘五軍指揮權。

廊滄宇早年便擔任飛駝關統帥,後接替了劉毅擔任朱雀軍團統帥,禁軍改革朱雀軍團縮減為江東軍團,廊滄宇為了避免軍權歸於一人,以近八十年紀仍舊擔任統領將軍,李存義自然不會招惹一個快要入土的清流黨老將。

而北方軍團兵源皆為原青龍軍歸降朝廷軍隊,當年晉陽侯蕭開、向陰侯李沅、學桐侯金盛、直陰候胡立、淝水侯曹禮五人歸順朝廷後,蕭開做了兵部尚書,李沅擔任禦林軍統領,金盛任嶽州牧,胡立任益州牧,而曹禮則將歸順士兵納入麾下重建青龍軍,並與李存元合作平定了江南叛亂,永定十年禁軍改製,青龍軍改變並縮減為兩萬人的北方軍團。

李存義對北方軍團眼紅的很,這裡集中了當年青龍軍大量精銳,尤其是北方軍團裡的飛羽營可是蕭開一手訓練出來的帝國最強弓兵營,當年在平定江南叛亂時,飛羽營立在金定府城頭上,三千飛羽營軍士,射得六萬叛軍扭頭便跑,再不敢與朝廷大軍對抗。不過李存義眼紅也冇有用,因為北方軍團是後黨集團的人,他想拿也過不了後黨這一關。

後黨的存在源於永定帝的怯懦,永定帝軒轅成化從小父母雙王,少年時被張孝武庇護,但張孝武與顧雍爭權,為了避免將相失和國家戰亂,張孝武請命戍邊,永定帝便獨自一人在皇宮中,受帝師顧雍教導。也許是顧雍教導嚴厲了一些,導致永定帝特彆害怕他,好在商婉兒一直保護著他。永定帝十六歲時與商婉兒偷食禁果,商婉兒意外懷子,為了安撫青龍軍諸將,在顧雍的支援下立商婉兒為聖漢帝國皇後。

而永定帝將商婉兒視為最大依靠,甚至不敢做出的決定須與商婉兒商議之後才乾下旨,間接促使商婉兒影響朝堂。蕭開等人歸順朝廷之後,徹底成為了商婉兒的靠山,朝廷上下也不得不接受這一外戚勢力的存在,後黨集團因此立於朝堂之中。

商婉兒給永定帝生了兩個皇子和一個公主,這個貧民家出身的少女如今是聖漢帝國最有權勢的女人,連永定帝也時常與她商議國事,許多大事不得不仰仗與她,市井百姓常說,若非商婉兒一介女身,隻怕皇帝都能做得。這流言蜚語自然出於嫉妒者詆譭,卻也不得不承認此言論屬實。

後黨集團除了五侯外,還包括龍衛、海防營,幽州、青州、滄州、徐州、嶽州、益州等州牧守將等,其實力不容小覷,足以與李氏集團分庭抗爭。顧雍扶持後黨,其目的也正是製衡李氏,避免李氏一家族大效仿施家自立。

最後的清流黨人有廊滄宇、夏王和一些士族門閥等,他們不依靠任何勢力隻效忠皇帝,不參與任何爭鬥,依靠著功勳吃著老本,倒也在自己的一小片天地裡自得其樂。但隨著廊滄宇漸漸老去,三黨競爭越來越劇烈,清流黨人也漸漸變少。

在這混沌世間,又有幾人能保持清流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