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愛路小說 > 曆史 > 漢血長歌 > 第五百一十五章?清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漢血長歌 第五百一十五章?清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

玄武軍邊文徹頭徹尾就是一直躲在黑夜之中的老狐狸,但也正因為他是一隻老狐狸,不是一隻餓狼,冇有貪婪的**和野心,從而導致了叛軍成了孤軍,孤軍戰敗之後,反叛平定。如果邊文的膽子大一些,隻怕此時張孝武等人早就在地府裡排隊投胎了。

邊文之所以遲遲並未發難的一個原因,便是因為他是世家子弟,世家子弟在麵對向皇帝動手造反時,心中會有無數個聲音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世家不能承受失敗,他們可以中立,但不能動手。

比起毫無顧忌的平民泥腿子,顯然世家子弟考慮的更多,他不需要為自己搏一個前程,因為他即便什麼都不做也有美好的前程,而如果真的參與謀反,他將麵臨著百分之五十的潑天富貴和百分之五十的舉族劫難,這種焦慮讓他難以抉擇。於是邊文的父親邊學告誡他,時至今日,理應作壁上觀漁翁得利,無論是誰取得大權,最後大權都會落到我們手中。

邊文的選擇不能說正確,隻能說對他來說最是保險,恰如如今,邊文的決定已經能夠左右朝政。

“金衣衛雖然有人謀反,但金衣衛隻是四方副帥的人謀反,其他人被他們所矇騙,並無反意。”張孝武對唐貴妃分析道,他也在為金衣衛求情,對於任何國家來說,情報機構不可能取締,而未來更是不能輕視情報機構,儘管金衣衛參與謀反,可畢竟隻是一部分人,龍都府金衣衛衙門雖然隻有區區一千人,可金衣衛天下的密探高達五千人,一旦金衣衛被定性為反賊,則會引起天下大亂,“因此我建議保留金衣衛,等著玉帥從西域歸來重新治理,一個人的錯,不應該由其他人承擔。”

唐貴妃隻是說道:“一切由少保大人做主,我一個婦道人家,當真不知國政。”

張孝武道:“貴妃娘娘,另外我們現在還需要做一件要事,此要事關乎陛下和成化,以及你我的安危。還請貴妃娘娘擬旨,冊封邊文為征北大將軍,冊封陳青為征東大將軍,嘉獎賀蘭宗官複原職。”

“可是皇上還未醒來,萬一他醒來之後發現我們矯詔——”唐貴妃一介女人,從前隻深居皇宮,而今突然做主,頓時猶豫起來。她性格賢惠溫柔,也從不過問國事,此時初接觸國事便是如此重大之決定,又豈能果決。

張孝武道:“貴妃娘娘,一切後果由我承擔,陛下清醒之後,貴妃隻需要據實已報即可,當此時大局為重,些許官職稱號隻是浮雲。他日陛下重新掌權,想要虢奪官銜自然易如反掌。”

“好吧,按你的意思辦。”唐貴妃道,“隻是不知道呂大人會不會反對,畢竟他是禦使。”

張孝武道:“呂大人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怎麼做。”

“好吧。”

當夜,對邊文、陳青和賀蘭宗冊封便傳到了各自營中,雖然暫時冇有冊封其為軍團統帥,但晉升畢竟是需要一步一步來,三人也並冇有表示異議,而玄武軍團等也回到了防區,固守龍都城外圍城牆,而青龍軍則按照張孝武的要求,前往米山縣剿滅叛軍。

呂柏亭剛剛領了聖旨離開皇宮,張孝武便接到了訊息,楚王自絕了。

楚王軒轅子動在自絕之前收到了一封書信,不知是誰送來的,軒轅子動看完書信之後大笑三聲,而後歎了口氣,讓下人準備好了美酒和毒藥,隨後狂飲了三罈美酒之後服毒自儘。待銀衣衛趕到皇子府時,楚王的屍體已經涼了。

至於軒轅子動為什麼自殺,皇子府內眾人並不清楚,而且軒轅子動也焚燒了書信,所以這個秘密被他帶到了棺材裡。軒轅子動的自殺給大家省卻了很多麻煩,至少大德帝不需要揹負殺害胞弟的罵名,而軒轅子動的妾氏們也隨後被勒死,並對外宣傳殉節。好在他雖然喜歡四處搶人家小媳婦,強暴彆人的妻子,但卻冇有一個後代,也免得了一些麻煩。

次日一早,龍都府尹梁南入宮,並算是正式加入了保皇黨,他雖然冇有見到大德帝,卻見到了唐貴妃和趙王成化。

張孝武對梁大人說:“陛下提攜與你,此時正是報效陛下之時。”

梁南長身拘禮道:“貴妃娘娘,臣誓死保護趙王。”

唐貴妃感動得哭了起來。

梁南一直都是忠誠於大德帝的官員,而龍都府的衙役捕快們也不會參與朝爭,隻要府尹大人說什麼,他們便聽什麼。當梁南決定聽從張孝武安排之後,整個龍都城除了朱雀和白虎禁軍外,全部武裝力量都被張孝武控製。

為了保證大德帝的政權,張孝武在短短兩日之內除掉了麗陽侯以及家將叛軍,反叛力量基本被消滅,接下來便是剷除幕後黑手。

大德三年的大年初一上午,銀衣衛包圍了吏部尚書陸坤的府邸,陸坤明白事情暴露,懸梁自儘。與此同時,農部尚書宋威也在寫好遺書之後,懸梁自儘。

下午,銀衣衛包圍了左丞相張寬的府邸,衡水伯府。

這次包圍衡水伯府是由張孝武親自帶隊,他身體恢複了一些,但臉色依舊煞白,然而看著踉踉蹌蹌走出來的左相張寬,他不由得歎了口氣,迎上去問候道:“左相,勞煩了。”

張寬麵無表情,歎息道:“此事當真?”

張孝武道:“我也以為假的,可事實如此。”

張寬急切道:“少保大人,你知道他一直都很欣賞你,醉心於學問,他還在組織翰林院和太學院來修《儒經》,若是此書成,則天下學子當有——”

張孝武打斷道:“衡水伯世子張彪,即翰林院大學士,禮部員外郎,經多為謀反同謀指認,他為此次陰謀亂朝的幕後真凶。張大學士暗中與麗陽侯吳棟,吏部尚書陸坤,農部尚書宋威,兵部侍郎右侍郎趙步、禦林軍中郎將李滄瀾、金衣衛副統帥司馬四方陰謀策劃殺皇帝而立晉王軒轅子熾為帝。若非證據確鑿,我是斷然不會做出包圍衡水伯府的決定的。唉——伯爺,還請左相交出世子吧。”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